環境條件的作用對混凝土結構引發的開裂
我國西部地區,氣候條件特殊,冷熱溫差懸殊,干旱少雨,相對濕度低;混凝土結構在澆筑成型過程中,水分從混凝土表面迅速蒸發,如果養護不善,表面產生龜裂,如圖所示
風蝕使混凝土表面在風沙的強力磨耗下,產生麻面,如圖所示
西部地區氣溫低、溫差大;晝夜之間溫差更大。一天之內,可能出現多次凍融循環。在反復低溫凍融作用下,混凝土橋墩剝蝕開裂,特殊的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給混凝土施工也帶來了困難;混凝土結構在服役過程中又受到嚴酷的環境作用。因此,提高混凝土結構承載力,控制裂縫的發生與發展,對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耐久性更顯重要。碳化使混凝土中鋼筋失去堿性保護而發生銹蝕,使混凝土開裂。
鋼筋混凝土結構物遇到火災時,由于溫度迅速上升和干燥,發生網狀細小裂縫的同時,在梁和柱發生幾乎是等距離的粗大裂縫。而且有部分的爆裂剝落,混凝土結構受到酸、鹽類 的化學作用時,混凝土的表面受到侵蝕,大多數在鋼筋位置發生開裂,混凝土表面部分剝落,我國西部地區,鹽堿地上的混凝土結構,受硫酸鹽等侵蝕,從根部開裂發展到“根斷”,氯化物擴散進入鋼筋混凝土結構,使鋼筋銹蝕,保護層開裂,我國沿海地區的部分鋼筋混凝土橋梁,運行使用不到10年,鋼筋嚴重銹蝕,混凝土保護層開裂,有的成片剝落,雖經修補,但2-3年后又開裂剝落,致使有些橋梁被宣布無法修補,需要重新建造。
橋梁過早損傷破壞,以至失效重建,會給社會帶來很嚴重的影響。橋梁倒坍或危橋不能通車,交通中斷,運輸不暢,不僅經濟損失,也會帶來民怨,影響國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 上一篇:北京建設工程質量責任終身制
- 下一篇:混凝土結構開裂漸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