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板混凝土收縮裂縫的對策淺析
本文論述了施工工藝對樓板混凝土裂縫的影響,為裂縫處理提供策略。建筑工程出現混凝土裂縫是常期困擾著建筑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難題,裂縫的影響因素繁多,且錯縱復雜;但歸納起來,裂縫的成因不外乎以下三種:
(1)由外荷載的直接應力引起的裂縫;
(2)由外荷載作用,結構次應力引起的裂縫;
(3)由變形變化(如溫度、收縮、不均勻沉陷等)引起的裂縫。
混凝土施工工藝的影響及對策
可以說,混凝土施工的整個工藝過程都對混凝人隊領取該屋門板混凝士收縮裂縫右影響句好結一刻助幫花凋凝土用料質量、配會對訪制棉地和養護等。本文僅就一些對樓屋面板裂縫影響較大、且容易被施工人員忽略的因素及其對策進行分析和論述。
1.樓屋面板混凝土早期振動的影響及對策
大家知道,八、九十年代的工程施工工期一般較短,施工單位為了趕工期,常常是半夜澆完樓屋面板 混凝土,第二天早上放線和綁扎構造柱鋼筋,下午即開始上磚和砌墻。此時混凝土剛終凝不久,強度很低,在斗車輪壓或卸料的振動下,極易在混凝土內部產生較多的微裂隙,這些微裂隙開始時是互不連通的,后在結構應力、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溫度變形的反復作用下逐步發展、連通遂形成可見裂縫。八十年代以前的工程和目前農村的民房,因工期一般要求不緊,澆完混凝土后一般停工養護幾天,這是其樓屋面板混凝土裂縫相對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解決混凝土早期振動的問題,首先需要建設、施工和監理三方共同重視和相互配合。目前國內少于3d齡期的混凝土強度試驗數據很少,3d齡期的混凝土強度一般在 5.0-7.OMPa之間,且 7d天齡期前混凝土強度與齡期的線性關系較好,故估計1d齡期的混凝土強度約在 1.7-2.3Mps左右。為此,要解決混凝土早期振動問題,建議采取如下對策: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de—92)第4.5.4條規定: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建議12h內嚴禁在混凝土面上踩踏(包括澆水養護人員);12-24h內應盡量避免踩踏,必要時也僅允許澆水養護人員輕走輕踏;24-48h內允許放線,盡量避免安裝模板及支架,必要時應對吊運物件采取適當措施,嚴防振動或斗車輪壓過大; 48-72h內盡量避免吊運砌體、大捆模板或鋼筋等可能引起較大振動的作業,必要時應在斗車經過的地方輔設竹排及鋪設能減輕振動對混凝土影響的卸料平臺。
2. 混凝土澆水養護的影響及對策
多數施工單位對混凝土早期的澆水養護重視不夠,僅早晚或早中晚各淋水一遍。樓屋面板混凝土蒸發面積大,尤其在夏天表面干燥較快,早齡期混凝土的干縮既可能引起內應力和微裂隙,也可能因混凝土表面與混凝土內部之間的濕度差使表面混凝土龜裂或直接開裂,從而降低樓屋面板的抗裂性能。為此,建議采取如下工藝對策:
(1)混凝土結構施工規范規定:應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12h內加以覆蓋和澆水。因樓屋面上需繼續施工。實際操作中覆蓋有一定難度,建議8-12h內先視天氣和混凝土表面的干濕情況澆水養護;12h左右開始覆蓋或撒上木糠并繼續澆水,但覆蓋人員應輕走輕踩;上部墻柱放線時撤除需要部位的覆蓋物。
(2)為節省養護成本,安裝上一層頂術前,可撤除所在板塊的覆蓋物,但應加強澆水。
(3)養護達到規范要求的7d后,有條件時仍應在14d內每天澆水1~2次,以減少混凝土的最終收縮量。
3.施工超載的影響及對策
混凝土結構施工規范對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已有明確的規定,但實際工程中施工人員極少重視施工超載問題。以多層砌體混合結構為例,施工單位為節省投資,通常只準備3層的模板和頂木,即施工四層樓面后把底層頂木和二層樓面模板拆至四層用。此時四層樓面混凝土剛施工,荷載應由二、三層分擔,二、三層樓面板混凝土分別剛施工7-10d或14-20d,考慮到四層板自重有2.0kN/m2~2.5kN/m2,加上四、五層墻體砌筑時砌體在四層樓面板處的堆載,二、三層樓面板基本上要承受甚至超過全部的使用荷載。樓面板提前受力甚至超載并不一定會立即在樓面板出現明顯的受力裂縫,但混凝土提前受力會使混凝土內的微裂顯著擴展和迅速增多,使混凝土在日后的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溫度變形的反復作用下抗裂度明顯下降。為此,建議采用如下的施工工藝對策:
(1)施工前需按進度要求對樓面板在各階段的施工荷載進行計算,以準備足夠的模板和頂木,進度提前時需另行復核驗算。
(2)樓面板混凝土未達到28d齡期前,盡可能不拆除板底模板和頂木;否則應保留或另設臨時支撐,支撐間距宜采用1.0~1.5m。
4.板面負筋下沉的影響及對策
板面負筋下沉對樓屋面板混凝土收縮裂縫的出現影響相對較小,但在工程檢測實踐中發現,板面負筋下沉過多,會改變樓屋面板混凝土收縮裂縫的性質,并使裂縫的修復變得復雜和困難。對單純的樓屋面板混凝土收縮裂縫,一般不影響板的結構受力;但若伴隨著板面負筋下沉過多,則不能排除結構應力對裂縫的不利影響,嚴重者可使裂縫所在板塊變成危險構件。為防止負筋下沉,建議采取如下施工工藝對策:
(1)鋼筋綁扎時,對板面負筋設置預制混凝土墊塊或支撐鋼筋;
(2)搗制混凝土時,在攤子混凝土面后,開始振動之前,檢查負筋位置,每米寬度宜檢查l~2個點,尤其應檢查卸料部位的板面負筋。發現鋼筋下沉,應將負筋抽起并扶正墊塊或支撐鋼筋。
(3)在混凝土振動密實后,板面壓光前,再對板面負筋位置進行適當抽檢,發現問題及時改正,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結束語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和住宅改革體制的深人,建筑工程質量對用戶的切身利益越來越密切。由于多數用戶缺乏專業知識,建筑工程一旦出現混凝土裂縫,用戶首先擔心結構是否安全,除施工質量外有些用戶還懷疑設計圖紙是否有錯,致使建筑工程的裂縫問題成為當前建筑工程質量的熱點問題。
總的來說,樓板混凝土裂縫多為混凝土收縮裂縫和溫度變形裂縫,對結構的安全影響不大,但對結構的耐久性有一定的不利影響;該種裂縫多數可以通過采取正確的工藝對策加以避免。建議有關部門在加強建筑工程裂縫機理與防治措施的研究工作外,推動建筑工程裂縫知識的宣傳工作,使大眾對建筑工程裂縫有一個較為客觀的了解和認識。這或許可適當減輕用戶對混凝土裂縫問題的強烈反應。
- 上一篇:利用構造縫控制混凝土裂縫
- 下一篇:溫度裂縫,干縮裂縫的原因及處理方案